如虎添翼
如虎添翼的成语故事,成语故事如虎添翼,如虎添翼成语解释,成语故事栏目主要提供成语故事大
发布时间:2013-09-11 属于:六画成语
【出处】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,郡置守、尉、监。更名民曰“黔首”。大酺。收天下兵,聚之咸阳,销以为钟?,金人十二,重各千石,置廷宫中。一法度衡石丈尺。车同轨。书同文字。
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前,列国诸侯向来就没有一个划一的制度。不说别的,就拿交通来说吧,各国都有车马,主要的地方都有通车马的道路,可是道路有宽有狭,车辆有大有小。各地方的车只能够在自己的地方行驶。当然秦国的兵车要在三十六郡的道路上都能很快地行驶,可就办不到了。要是秦国的兵车不能立刻开到每个郡县,这么多城怎么管得住呢?秦始皇就规定车轴上两个车轮子的距离,一律改为尺。车的大小规定好了,道路自然就得修一修。这就是说,三十六郡都应当有一定宽窄的“驰道”(就是“马路”或者“公路”的意思)。这样,一面改造车辆,一面赶修“驰道”。天下三十六郡都修起驰道来,从咸阳出发,北边通到燕国,东边通到齐国,南边通到吴国、楚国,甚至湖边、海岸上都修了驰道。驰道宽五十步(秦以六尺为一步),每隔三丈还种上青松。好在天下已经统一,各地方不再打仗,所有的兵器都搬到咸阳来,铸成了十二座很大的铜像(古文叫金人)跟好几个大钟。各地方不打仗,原来士兵的一部分变成了修路的人。改良交通这件事,很快地就办到了。
交通一方便,商业跟着就发达起来了。商业一发达,麻烦的事又多了。除了秦国以外,各地方的尺寸、升斗、斤两全不一样,怎么做买卖呢?比方说:东郡的一丈绢到了南郡一量,才合八尺;三川郡的一斗大麦,用钜鹿郡的斗一量,倒多了一升;南阳郡的十斤腌肉,到了九江郡,才够八斤四两。各地方的买卖人必须来回地折合计算,要不然,就得带着好几十种不同的尺、斗、秤,才能做买卖,这哪成呢?弄得老百姓天天为了争分量,打官司告状的,哪还像个统一的清平世界?那时候,中国早已出现了不少工商业者聚会在一起的大城市,像:咸阳、洛阳、临淄、定陶、邯郸、大梁、寿春等等。在这些大城市差不多什么东西都能买到,比如说:北方的马、牛、羊、大狗;南方的羽毛、象牙、犀牛皮、油漆颜料;东方的海鱼、食盐、西方的皮革、毛织品等。又因为手工业的发达,农民自己不打铁,不烧窑;工商业者自己不种地,不养蚕,也随时可以买到粮食和布帛,甚至绣花的丝织品。全中国工商业的发展,为了通商的方便,也要求有个统一的制度。秦始皇就规定全国一律的度、量、衡,禁止使用旧有且杂乱的度、量、衡。这么一来,全国的老百姓可就方便得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