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驮三千石
典出《幕府燕闲录》:故事边郡,纳粟三千斛授本州助教。岐山王生纳粟授官,以厚价市骏马
发布时间:2013-09-11 属于:三画成语
【出处】《史记·赵世家》:三国攻晋阳,岁余,引汾水灌其城,城不浸者三版。……乃夜使相张孟同私于韩、魏。韩、魏与合谋,以三月丙戌,三国反灭知氏,共分其地。
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一先一后起来的时候,中原诸侯非常衰弱。因此,黄池大会,夫差当上了霸主;徐州大会,勾践当上了霸主。可是中原诸侯越是衰弱下去,大夫的势力越发大了起来。那时候,鲁国的“三桓”把持着鲁国的大权;齐国的田恒(就是陈恒)把持着齐国的大权;晋国的“六卿”把持着晋国的大权。这三国的君主全成了挂名的国君。黄池大会之后,田恒杀了齐简公,灭了鲍家、晏家、高家、国家,把齐国的土地从平安以东都作为他自己的封邑,齐国的大权全把持在他自己手里。晋国的六卿眼见田恒杀了国君,灭了各大家族,还得到了齐国人的拥护,他们也就自己并吞起来了。
晋国的“六卿”乱七八糟地混战了一阵。末了,范乐和中行氏给人家打败了,晋国的大权可就归了四家,就是:智家、越家、魏家、韩家。这四家暗地里把范乐和中行氏两家土地分了,晋出公(晋定公的儿子)挺生气。他以为范氏和中行氏既然灭了,那两家的土地按理应当归还公家,怎么能让四家大夫自己分了呢?他就背地里派人去约齐国和鲁国一起来征伐那四家。那时候各国的大夫占有着大量的土地,直接剥削农民的劳动,势力超过国君,而且农民在他们的手底下比在国君的直接统治下日子好过一些,压迫和剥削也轻一些,有不少人因为受不了国君的压迫和虐待,情愿逃到大夫的封地里去做农奴或佃农的。各国的大夫为了保持自己的势力,国内对老百姓作了一些让步,让他们的生活能好一些,国外都跟别国的大夫连成一气。齐国的田家和鲁国的三家反倒把晋出公的计划向晋公的智家泄了底。智家得到了这个消息就在公元前四五八年(周贞定王十一年)跟那三家一块儿对付晋出公。晋出公自讨苦吃,只好逃到别国去了。不料他死在路上,四家就把晋昭公的曾孙拉出来当个挂名的国君,就是晋哀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