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尺之童
战国时,滕文公以仁政待民,国风清明。楚国的学者许行带领弟子来到滕国,希望成为滕国百
发布时间:2013-09-11 属于:四画成语
【释义】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,后指同类事物或现象很多,反复出现,不能一一列举。
【出处】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桂员外途穷忏悔》。
元朝施济,是江南苏州吴趋坊人,为人和善,常接济一些穷困的人。到他40岁时,妻子严氏给他生了个儿子。施济给儿子取名施还,到儿子三岁时,施济带纹银300两去虎丘山水月观音殿,感谢菩萨赐子给他,并奉银还愿。
施济正准备将银子捐给观中修殿之时,忽见幼年同窗好友桂富五站在剑池边望着池水哭泣不已。施济忙问为何哭泣,桂富五说自己向宦官李平章借了300两银子。谁知道经商失败,本利俱无,而李平章家则落井下石,趁机逼债,不仅田房家私尽归李家,连老婆孙氏和两个儿子也被夺了去。施济就把300两银子送给了桂富五,自己事后另外又拿了银子去还愿。
桂富五拿了银子到李府,好说歹说才赎回了妻子和儿子,当桂富五一家来到施家拜谢时,施济问他今后的打算,桂回答说:“身居口食,一无所有,如果仍住在苏州,那只会出丑,只好流浪到外乡打工。”施济就把自家的桑枣园、几间草房以及十亩田地送给了桂富五,让桂家免受流浪之苦。
却说桂富五在施家的桑枣园中住下后,不意在一株银杏树下掘得三罐银子,共有1500两。原来这是施济的父亲当年埋在地下的。桂富五得了这笔财富,就瞒着
施家到绍兴县置买了田产,靠收取田租而发迹。当施济突然得病去世之后,桂富五一家则找了个借口离开了桑枣园,去绍兴过起了财主的生活。施济去世五六年之后,施家的田产逐渐卖掉,童仆都已逃散,只落得施济之妻严氏和儿子施还母子俩苦度时日。此时,施济当年的好朋友支德正巧弃官回归故里,经常接济施家母子。还将女儿嫁给施还为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