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辨菽麦
【成语】 不辨菽麦 【拼音】 bùbiànshūmài 【解释】 菽:豆子。分不清哪是豆子,哪是麦子。
发布时间:2013-09-11 属于:四画成语
【出处】《燕书》:赵山之中……牛尾狸亦产焉。狸矼与肉间错,味旨甚。当林实秋肥,狸里饫之,其毛泽泽。狸自料为人所忌,穴山为宫,树石为棚,聚箨为墉,昼伏夜动,无隙可寻。老猎师嗾犬踪迹之,毁棚坏墉,而烟其宫。狸不能烟也,闭目冒火出,犬随毙之。
在赵山里,也生产一种牛尾狸。狸子的脂肪和肉交错相间,味甚甘美。当群树的果实在秋天成熟得肥美了,狸子吃得饱饱的,它的羽毛光滑润泽,非常好看。狸子自己料想会被人们所忌妒,便寻找一个山洞为屋,竖起石头搭成棚子,聚敛一些竹叶堵在洞口当作垣墙,白天埋伏在窝里,黑夜出来寻找食物,让人们无隙可寻。
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师,他让猎狗按着狸子的脚印追踪跟来,捣毁了它的棚子,踏坏了它的垣墙,点起火来用烟熏它的窝。狸抵不住烟呛,闭起眼睛冒着火苗冲了出去,猎狗便跟在后面把它咬死了。
后人用这则寓言说明这样一个道理:狸子无罪而见祸,是由于它的“与肉间错,味旨甚”;还由于它的羽毛泽泽,并且“为人所忌”。作者说: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”;“人以为无辜,殊不知从已召也。”这只说出了一面的道理,且容易为剥削、掠夺者作辩护。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,能因他们创造了物质财富而成为“从已召”的“罪人”吗?相反,倒是那些饱食终日、无所用心,骄奢淫逸、攘夺无厌的剥削阶级,才是不劳而获的真正罪人。这是寓言从反面给我们的启发。